慧聪led屏网

COB扩产潮下的产能博弈

2025-07-02 11:09 来源:JM Insights 集摩咨询

一边是各地企业争相扩产,一边是市场均价持续下滑,Mini/Micro LED COB显示技术站上产业风口的同时,也迎来产能消化的关键考验。

江苏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一块土地即将挂牌出让。乔科科技董事长蔡安华早已做好准备:设备采购清单已基本确定,只待土地挂牌后即刻动工建设月产5万平方米的Mini LED COB显示面板智能化生产线。

这不是孤例。从蓝普视讯株洲产业园投产7个月销售额破亿,到兆驰集团扩产45条COB背光模组产线,再到洲明科技大亚湾基地COB产能持续提升,一场围绕COB技术的产能竞赛正在中国显示产业界如火如荼展开。

产能爆发,COB扩产潮席卷全国

短短一个月内,多个大型COB项目相继落地。在中山和江苏两地,乔科科技已建成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透露,江苏COB显示智造中心三期工程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5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深圳蓝普视讯在湖南株洲的显示技术产业园正按计划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到2025年7月,三期全部投产后,蓝普视讯年产能将达到15万平方米Micro LED COB显示面板。

背光领域同样火热。兆驰集团2024年新增45条COB线体,总计达到50条COB线体规模,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COB背光模组厂”。瑞华光电今年新增16条Mini/Micro LED生产线,第一季度订单已全部排满。

封装大厂宏齐科技则正在厦门加紧建厂,专注COB Mini LED前段芯片测试、挑拣及分类,预计今年第二季量产。公司预估2025年Mini LED营收占比将大幅提升至15-25%。

繁荣背后,产能过剩隐忧浮现

在产能扩张的欢呼声中,市场供需天平正在倾斜。DISCIEN最新报告揭示了严峻现实:2025年COB市场月产能将突破9万平方米,但全球每月实际消耗量仅约5万平方米。

按照90%的综合良率计算,今年COB市场的产能利用率预计仅60-65%。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价格战悄然打响。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均价环比再降11.5%,至1.07万元/㎡。其中,COB产品均价同比大降31.4%,至1.72万元/㎡。

“量额背离”成为市场显著特征。一季度中国小间距LED显示屏出货面积同比上涨12.7%,销售额却下降7.9%。约七成企业采取了“以价换量”策略,渠道端特价产品占比达三成以上。

行业洗牌加速。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TOP5厂商销售额合并市占率同比增长7.2个百分点,提升至74.8%;全年预计尾部企业的淘汰率在20%左右。

技术优势,COB的竞争护城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COB技术展现出难以替代的核心优势。在P1.0以下微间距市场,COB占据着75%以上的销额份额,成为绝对主导者。

与传统SMD相比,COB具有显著性能优势。洲明科技推出的UMicro产品搭载四重节能技术,是行业首个获得碳中和、碳标签的COB产品。更关键的是,COB的年均维护成本仅约为SMD产品的43%。

洲明科技十年磨一剑的COB技术突破令人瞩目:巨量转移固晶良率达99.999%、产品综合良率98%。公司自研的EBL+多层光学处理技术呈现“极致纯粹黑且观看不反光”的视觉效果。

在封装环节,洲明采用特有的Molding设计工艺,实现摩尔纹抑制、超宽视角和超高对比度。驱动技术上,其EDL+驱动技术支持高精度3ns脉宽的低灰校正,可实现更高动态对比度。

应用突围,四大增量市场开启

面对产能过剩,领先企业已开始多维度突围。LED一体机市场成为首个突破点。目前该市场COB渗透率仅5-8%,远低于整体市场水平。乔科科技在ISLE 2025展会上推出的135吋4K触摸屏一体机,展示了COB在交互体验上的优势。

户外和租赁市场潜力巨大。全球LED户外及租赁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目前COB技术基本无渗透。洲明科技已推出户外COB产品线,挑战户外场景的高防护性、耐紫外和耐盐雾等要求。

教育信息化领域需求高涨。2025年第一季度,教育行业以32.4%的出货面积占比蝉联小间距LED第一大应用行业。P2.0-1.7间距段产品凭借0.67万元/㎡的均价优势,在教育行业大规模应用,占比达52.3%。

海外市场成为必争之地。2025年一季度海外LED小间距&微间距销额占比首次超过50%,而COB在海外市场渗透率仅15%左右。“不出海便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

创新驱动,下一代技术布局加速

当多数企业还在消化当前产能时,领军企业已瞄准下一代技术制高点。乔科科技正加速布局Micro LED前沿技术,江苏COB显示智造中心三期工程将提升至更高技术水平。

宏齐科技联合台工研院与智慧眼镜厂商,推出台湾地区首款Micro LED AR智慧眼镜,其显示面板亮度超3000nits,功耗控制在1W以内。

洲明科技在Mini/Micro技术布局上构建了“两大核心、五大支撑”体系:围绕巨量转移良率和全自动化生产两大核心,形成了全倒装芯片、基板、封装、驱动、系统五大工艺支撑。

产品形态也在不断创新。海信展示的RGB-LED方案直接采用RGB三色芯片集成LED模组,实现更优显示效果;三星同样计划在2025年上市RGB-LED背光电视。兆驰集团则完善了Mini COB背光模组产品布局,包括大功率COB白光灯条、Mini COB蓝光灯条等多元方案。

全球COB产能竞赛仍在继续,但战场已悄然转移。洲明科技从芯片、基板到封装、驱动的全链条创新,使其UMicro 0.4产品领跑全球量产;宏齐科技将LED封装技术延伸至IC封装领域,开辟全新成长空间;乔科科技则同时布局江苏、中山两大制造中心,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随着RGB-LED方案电视上市、Micro LED AR眼镜亮相,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轮廓逐渐清晰。当产能扩张的喧嚣退去,那些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上提前落子的企业,终将穿越周期,成为这场显示技术革命的最终赢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慧聪LED屏公众号
慧聪LED屏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慧聪LED屏网微信公众账号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