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led屏网

均价跌破万元后,LED小间距显示“以价换量”还能走多远?

2025-09-05 15:53 来源:慧聪LED屏网 作者:晓晓

具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均价历史性跌破万元关口,降至0.98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8.1%。与此同时,市场呈现出“量额背离”的态势: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6%至56亿元,出货面积却微增4.5%达55万平方米。这组数据揭示了行业深陷“以价换量”的困境,也引发了业界对这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性的深刻思考。

均价跌破万元后,LED小间距显示“以价换量”还能走多远?

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利润与创新的双重挤压

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均价的持续下滑并非偶然。2022年以来,行业均价累计降幅已超40%,2025年上半年整体均价仅为1.02万元/平方米。价格的大幅下降并未带来行业的繁荣,反而使行业陷入了“低利润→低研发→产品同质化→更低利润”的恶性循环。RUNTO分析显示,长期的非理性低价竞争已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下滑近50%,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

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技术门槛的下沉。随着小间距LED技术的逐渐成熟,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或许能带来出货量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业正面临“两头挤压”的成本困境。2025年以来,金、银、铜等核心贵金属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涨幅在25%-35%不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迫使多家封装企业在2025年8月集体宣布涨价5%-10%。然而,上游的成本压力却难以有效传导至终端市场。中游封装企业陷入“成本售价倒挂”的经营困局,下游显示屏企业则因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提高终端售价,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结构性变化:技术升级与需求分化

在价格战的阴霾下,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行业突围带来一线曙光。从产品间距来看,小间距LED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微缩化趋势。2025年上半年,曾经的主流产品P2.5-2.1间距段市场份额从27.0%降至18.1%,减少近9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1.4-1.1间距段凭借成熟的技术与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市场主力,出货面积份额和销售额份额分别同比大幅提升3.5和4.1个百分点,达到28.1%和44.1%。

均价跌破万元后,LED小间距显示“以价换量”还能走多远?

更值得关注的是,微间距(P≤1.0)产品正在加速渗透,尽管绝对体量尚小,但出货面积的市占率已超2.5%,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市场需求正逐步向更高端、更精细的显示产品转移。P2.0-1.7间距段也表现亮眼,出货面积份额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升至31.5%,成为市场最大份额的产品段,这主要得益于商业信息发布等成本敏感型场景的广泛应用以及户外显示产品间距缩小化带来的增量需求。

就封装技术的发展路径而言,COB技术对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进程正在提速。2025年上半年,采用COB封装的产品在销售额中的占比已达36.6%,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5.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技术门槛更高的P1.4及以下小间距领域,COB的竞争力凸显,该区间内其销售额占比已突破半数、达到51.5%,同比增幅高达19.5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SMD封装技术的销售额市场占比则下滑15.3个百分点,降至62.8%。

均价跌破万元后,LED小间距显示“以价换量”还能走多远?

COB技术的崛起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更是市场需求升级的体现。COB产品凭借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优的性价比,正在高端显示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UNTO分析指出,COB技术正通过产能扩张与价格下探的双轮驱动,对小间距LED市场进行格局重塑。尽管短期内部分中低端COB产品因同质化严重而出现负毛利,但客观上起到了“鲶鱼效应”,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倒逼企业向高端产品转型。

破局之路:政策引导与市场转型

面对“以价换量”的困境和行业的结构性变化,政策层面开始发力。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其中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望从制度层面为行业降温,引导市场告别恶性内卷,回归价值竞争。

在政策引导的同时,市场需求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传统的以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需求近年来释放延缓,2025年上半年政务部门相关项目的小间距LED显示屏出货面积同比下降了14.2%。然而,新兴的细分场景正在崛起,军队部队、公共服务、数字能源等专业化、高要求的行业保持了增长。教育和文体商旅成为增长亮点领域,教育信息化方面随着智慧校园、多功能报告厅、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等需求高涨;文体商旅在户外广告、体育场馆、大型商业综合体、文旅演艺等场景对高清、创意、节能、交互的大屏需求强劲。

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标志着LED显示行业正从“泛化普适”转向“细分深耕”,增长机遇不再源于规模的简单扩张,而来自于能否精准把握并满足特定场景的深度价值需求。企业需要从单纯的硬件销售转向“产品+解决方案”的模式,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

均价跌破万元后,LED小间距显示“以价换量”还能走多远?


展望未来,RUNTO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的规模将为128亿元,同比下降10.5%;出货面积略超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这一预测表明,“量增额减”的态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行业的转型已经开始。

“以价换量”模式难以为继,拼成本、拼低价的内卷将耗尽行业发展动能。对此,越来越多企业呼吁“拒绝涨价博弈,推动创新破局”“以技术创新替代价格博弈”。近期,一位参与 COB 显示相关行业标准起草与制定的企业负责人就透露,当前部分领域的竞争生态已出现异化 —— 一些企业为制造所谓“差异化”,不惜破坏行业标准,而这种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既是企业生存诉求,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企业需跳出“成本涨就提价、竞争烈就降价”的短视循环,聚焦Micro LED规模化、COB工艺优化等核心技术研发及定制化方案开发,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深耕新兴高价值领域,实现从“硬件供应商”到“场景服务商”的转型。

均价跌破万元或许是行业阵痛的缩影,但也正是倒逼转型的契机。当企业真正以技术创新构建壁垒、以价值服务赢得市场,LED小间距显示行业才能摆脱“低利润陷阱”,实现从“规模扩张”到 “质量提升”的跨越,开启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周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慧聪LED屏公众号
慧聪LED屏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欢迎扫码关注慧聪LED屏网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