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医用显示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亚太地区得益于国家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预计将成为医用显示屏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在这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LED在医疗显示屏领域的参与,为医学影像提供更先进的展示方式。那么,未来医疗显示能否成为LED显示屏行业的又一增长点呢?
医疗显示的可观利润与庞大需求
近日,国家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0%到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
这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更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的需求不断攀,同时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个人健康状况更为重视,定期医疗体检次数增多,医疗显示市场正经历着迅猛的成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用显示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0.1亿元,当年增长率为15%。到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医用显示器行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至26.105亿元,但增长率有所放缓,降至7%。在全球范围内,医用显示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对显示屏的需求规模约为2900万水平,同比增长约7.2%。然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医用液晶显示器的需求迅速攀升至3300万台,同比增长13.8%。这一趋势也引发了各大面板厂商和设备终端企业开始向医疗高阶显示器市场进军,持续开发高解析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医疗用显示面板。
此外,国内对于“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扶持,进一步促进了县域医疗市场的发展,为医疗显示领域带来新机遇。通过梳理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备标准,可以看出:心电图机、除颤仪、监护仪、血糖仪、放射诊断设备及内窥手术类等设备成为三级医院的标准配备,上述医疗设备需求的增量市场将进一步带动该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对于显示领域来说,也就意味着在医疗器械赛道可以进行重点关注和布局。
LED显示屏在医疗显示的应用前景
梳理以上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医疗显示具有可观的利润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是一条掘金的好赛道,那LED显示屏真的适合在这条赛道上驰骋吗?
事实上,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不论是医院的诊疗、读片和教学,还是医学影像大数据、基于云平台的医学影像应用、医学影像信息化在区域医疗的应用,这一切都提出了对于大尺寸高清医用显示系统的需求,目前医用液晶显示屏,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单个显示器难以做到100英寸以上;多个液晶显示拼接单元又存在着0.5~4mm的拼接间隙,大大降低了图像的显示精度,同时各单元的色彩、亮度衰减存在差异性,长期使用后画面一致性难以保证。LED显示技术具有尺寸大、画质高、图像精细、无缝拼接、可逐点校正等优点,是公认的最具市场前景的高端智能显示技术。
当然,医用显示的范畴其实比较宽泛,它包括医用显示器、医务公开显示屏、医疗会诊屏、远程诊疗、医用LED 3D屏、紧急救援可视化等。由于医疗显示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技术门槛很高,全球范围内高端医疗面板主要由非中国厂商供应,原因其一是高端医疗设备厂基本都是国外厂商主导;其二是高端医疗显示标准较高,研发及认证周期较长,对于入局较晚的中国厂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并且,医疗显示与LED大屏显示产品不同,目前,与LED大屏显示相关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医务公开显示屏、远程诊疗、医用LED 3D屏、紧急救援可视化等领域。例如在疾控中心,大屏显示设备在辅助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海外品牌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占有一定优势,但国产品牌也逐渐在高端医疗显示器领域崭露头角。不仅如此。由于医用显示器行业政策主要关注于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对医用显示器的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严格监管。此外,政府还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政府还推动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医用显示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明确有力的政策扶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均医疗设备配备比例的提升以及医疗器械配置的更新换代将共同推动全国范围内医疗能力提升浪潮,也将会进一步刺激LED显示屏在医疗显示领域的配备需求,将为LED显示屏领域带来新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激增,促使医疗机构引进更多的尖端设备。而Micro 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用显示器的性能,满足更高级别的医疗影像显示需求。因此,行业内各方需要紧密合作,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升等手段,把握发展机遇,应对行业挑战,共同推动医用显示器行业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