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LED诱鱼灯设计与分析及其光传播(一)

传统的水下光源在辐射传输模型下工作,发光强度在每个发射角均匀分散,散射因子包括在衰减系数中。相比之下,LED光源的特征在于高度定向,导致水下光能随着不同的发射角而变化。因此,当设计水下LED照明模块时,传统的水下光学传输理论变得不适用。因此,为了构建LED光源的水下传输模型,本研究采用了水下光场的平均余弦与光散射概率的方法,以及LED发光强度分布曲线(LIDC)和轴向发光强度;去设计了一种水下LED吸鱼灯。实验结果表明,与模拟值相比,水下LED照明模块在各发射角下的发光强度误差均小于10%。
广东省科学院团队在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等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应用该技术实现了高密度Micro LED的快速、可编程转移,并制备了平面及柔性Micro LED显示原型器件(图2),进一步证明了该技术的通用性、以及曲面转移和集成的潜力。
均匀度提升32%!富士康联合大学研发出MicroLED背光

近日,由深圳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鸿海半导体研究所、英国利物浦大学共同合作的Micro-LED项目获得新进展。
北理工在Micro LED量子点色转换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光子学课题组是国际上最早开展钙钛矿量子点的课题组之一。2015年,张峰、吴显刚等人发明了钙钛矿量子点再沉淀制备技术,首次展示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宽色域LED器件(ACS Nano 2015, 9, 4533);2016年,周青超等人发明了钙钛矿量子点原位制备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9163),经过产学研合作,在全球率先推出了搭载钙钛矿量子点光学膜的电视样机和首批商业化电视。
LED固晶转移技术迭代 卓兴半导体精准发力

据了解,从Mini LED上游芯片、中游封装到下游显示,众多大企业频频发力。其中,三星、华为、小米、乐视、康佳、TCL等纷纷推出Mini LED终端产品;晶电与利亚德注资成立利晶微电子,选择与隆达结盟,大手笔投资、研发和生产Mini LED;三安与TCL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Micro LED技术开发,并助推Mini LED背光产业应用。
精测电子推出1mm口径色彩分析仪,可用于Micro LED检测

根据精测电子官微7月11日发布的消息,精测电子正式推出一款适用于微小尺寸平面发光器件色彩测量的高精度分析仪EYE2-401,EYE2系列产品再添新成员。
立足Micro-LED量子点色转换技术 北理工构筑出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钙钛矿量子点微阵列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光子学课题组研究团队将微透镜结构引入Micro-LED发光像素中,构筑出了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钙钛矿量子点微阵列。
国外科学家正寻找用于消灭冠状病毒的最佳紫外线灯

NIST和DHS的研究合作揭示了哪些波长的紫外线对COVID-19病毒的消毒效果最好。要对一个表面进行消毒,你可以用紫外线(UV)照射它,它的波长比人眼能看到的更蓝。但是要专门灭活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哪种波长的光最好?以及多少辐射才足够?
瞄准Micro LED,国星光电推出新型MIP封装器件方案

Micro LED凭借多项优势特点,迎来蓬勃的发展,但如何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如何平衡产品性能与成本的关系。为更好地发展Micro LED,国星光电今(6)日宣布,推出新型MIP(Micro LED in Package)封装器件方案。
中国团队开发用于显示和光学近场通信的全彩Micro LED器件

CINNO Research产业资讯,近日,来自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期刊上报告了一种将微型二极管像素(μLEDP, Micro-LED Pixels)和红绿蓝集成式超像素(RGBSP, RGB Super-Pixels)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据研究人员介绍,该器件的开发目标是同时具有显示和光学近场通信(ONFC, Optical Near-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
Micro LED短期道阻,长远可期:利亚德、友达、中国科学院等新技术突破打下一剂强心针

Micro LED在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产业链也在逐步发展完善中。虽然Micro LED短期内无法真正大规模商用化,但在众多力量的推动下,技术瓶颈问题和成本问题将逐步取得突破,长远可期。

+ 更多品牌盛会